[微风]01财盛配资
传说,夏朝末年,夏帝的朝廷前,停了两条神龙,称他们是褒国的两位先王。
夏帝经过占卜,最终得出,能得神龙唾沫储藏起来,才吉利。
于是以简策写文告,请神龙。
神龙离去的时候,便留下了唾沫,夏帝用匣子装起来封存。
这个匣子从夏朝传到商朝,从商朝传到周朝,无人敢打开。
到了周厉王的时候,打开了匣子,唾沫流淌到宫中地上,竟无法除去。
展开剩余84%周厉王便命令妇女赤身,对着唾沫呼喊,唾沫变成了一只蜥蜴,被一个七八岁的侍女碰上。
周宣王时,这个侍女成年,竟然未婚便有孕,生下一女孩,因为害怕,便丢弃在路边。
刚好被周宣王追杀的一对夫妇捡到,这对夫妇带着女婴,逃到褒国。
周幽王时,褒国人获罪,便请求献上这个怪胎女孩,以求赎罪。
这个女孩便是褒姒,听起来的确有些妖女嫌疑。
如此看来,褒姒与周朝的渊源,从娘胎里就已经结下了。
[微风]02
历史上的褒姒,是一位漂亮女子,姓姒,名不祥。
周幽王荒淫奢侈,醉心女色,曾有连续三个月,不上朝理政的历史。
周朝下属诸侯国,褒国国君褒珦财盛配资,规劝无效,反被关入大牢。
褒珦的儿子急中生智,重金买来姒,教以宫礼,姓前加国名,取名叫褒姒,送与周幽王,救回了父亲。
从此,褒姒的恶名,便随着周幽王的荒淫与周朝的覆国做实了。
唐代诗人胡曾的《咏史诗褒城》是这样写的:恃宠娇多得自由,骊山举火戏诸侯。只知一笑倾人国,不觉胡尘满玉楼。
《史记》也有记载: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,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。
《诗经》里有:赫赫宗周,褒姒灭之。
褒姒果真如世人所说,十恶不赦吗?
我虽然不认为,褒姒是什么善类,但是,央央大国之灭,怪于一女子之祸,还是有些不妥。
试想,褒姒未入周宫前,周幽王不就有荒废国政,三月不理朝政的劣迹吗?
如此说来,没有褒姒,也会有陈姒,赵姒……
国君若贤明,这些“姒”们,又能奈何?
[微风]03
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说,周幽王为讨褒姒一笑,想了不少办法,都不奏效。
有个极会拍马屁的大臣虢石父,出了个“烽火戏诸侯”的坏点子。
在古代,烽火台本是通报敌情的报警器。
遍布各个诸侯国,一旦有敌情,便点燃烽火,传递信息,以求援助。
因此,烽火台应该是严肃的军事设施,却被奸佞小人拿来戏耍,讨好君王。
更可恨的是,一国之君周幽王,不但没有异意,还视为喜得“妙计”。
国君大臣如此荒唐,怎能只怪一女流之辈!
烽火果然招来了众诸侯,据说褒姒终于有了一笑,周幽王高兴了,诸侯们却气坏了。
待到废王后的父亲申侯,联合西戎来复仇,攻打都城的时候,烽火再也招不来诸侯兵了,没有救援,周幽王自然被杀。
至此,西周结束,申侯的外孙,废太子宜臼继位,于公元前770年,迁都洛邑,史称东周。
到了东周,周天子名义上,是各诸侯国的共同国主,实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的诸侯,不再有号令天下的能力了。
这么说来,周朝国运已尽,并非完全是一个不懂国政的女子丧国。
[微风]04
据说《史记》中的“烽火覆周”之说,在史料中,也是有疑问的。
钱穆在《国史大纲》中说烽火戏诸侯,“此委巷小人之谈”。”
2012年,北京清华大学在“清华简”上发现:
所谓的骊山一役,实际上是周幽王主动出兵,攻打前王后的母国申国,战场在申国,而不是骊山。在这一役中,申侯联合西戎灭了周幽王。
这样看来,周幽王当时也用不着点烽火。
史学界对“烽火戏诸侯”之说也有质疑,认为《史记》中所载,只是“小说家言”。
我们先不管“烽火戏诸侯”是真是假,也不管褒姒是妖是人。
能够肯定的一点是,周幽王不是贤能勤政的周文王,也没有眼不容妖的姜氏能臣。
至于灭国大罪财盛配资,到底与褒姒有多大关系,只有问周幽王了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